凡此網站內所有圖像與文字作品,皆屬王樂惟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、轉貼或是下載(歡迎引用、連結)謝謝合作!

2012-03-16

《包心菜奇蹟》





昨天趁著一些事的空檔,看完了這本很小的圖文書-《包心菜奇蹟》
作者跟繪者都是俄國人;故事背景應該是蘇聯共產時期。
總共六篇小故事,非常喜歡繪者的繪畫風格!

有些故事,作者並不給予明白直接的結束;這樣的效果讓讀者有種時空的延續感。
對於其中一篇描述男性情感的故事印象深刻。
故事大意是:


有個小男孩因為小妹妹的出生,所以讓家人送到鄉下的曾祖父那邊暫居。
城市的小男孩在第一晚的晚餐就無法適應鄉下的生活。
隔天,父親離開後,小男孩只好認命地留了下來。

他對於曾祖父的工作小屋感到興趣,開始釘釘子。
曾祖父看到他的舉動,沒有喝斥,只是教導他怎麼樣把一根釘子釘入木造門檻裡。
釘完了釘子,曾祖父跟小男孩說,要珍惜釘子,並且要求小男孩把釘入的釘子一一拔起。

小男孩開始覺得很頭痛,但是自覺該負起責任,將釘子拔起。
同樣地,曾祖父也教導他該怎樣拔起釘子。
總算將所有釘子都拔好之後,曾祖父又交給小男孩一項任務。
就是將所有拔歪拔壞的釘子,重新打平。
好不容易,小男孩在一連串挫折中,把弄壞的釘子恢復完整,放進曾祖父的釘子盒裡。
曾祖父沒有任何鼓勵獎賞,只是對他說,要珍惜釘子。

幾天之後,曾祖父開始動手做木作,也要小男孩來幫忙。
然而,小男孩覺得其實曾祖父的工作並不需要他幫忙。

終於那件木作品完成了,也知道那是曾祖父替自己完成的棺材。
曾祖父知道活不久了,所以提前準備著自己的棺木。
隔年,小男孩依舊回到鄉下去暫住,這一次他跟親戚小孩們很融入地生活。

不過,曾祖父已經不在了。


這故事很簡單,卻極其細膩。
從簡單平常的敘述裡,彷彿看見那即將離去人世的曾祖父用著自己的方式教導小男孩,並且跟他一起生活。
一種有說服力而又充滿慈愛寬厚的祖父親情。

在台灣的教育方式;包括老師,多半都是直接介入,並且給予一種絕對不容反駁的方式。
其實,學習錯誤也是一種教育。
但是,如果大人們(包括父母、老師)能夠在一旁觀看這些錯誤的學習,確保這些學習的孩子、學生們不會因為危險而致命,那麼為什麼要急著否定那些錯誤?

我們往往常說,該注重事物進行的過程而不是結果。
而實際上,我們這樣說的同時是意味著自己是在意結果遠甚於過程。

因為要追求完美正確的結果,所以拼命阻擋制止錯誤的嘗試過程。
可是,事物當真是這樣嗎?
即使現在是正確的,誰能十足確定在未來或是過程中,不會成為另一種錯誤??!









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