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此網站內所有圖像與文字作品,皆屬王樂惟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、轉貼或是下載(歡迎引用、連結)謝謝合作!

2012-08-04

那晚的電影


看完電影已經二週了。
我一直記憶得到的感受是,那部電影就像是細火慢燉那樣地熬煮出人跟人的情感。

細節落在生活裡,落在情境中。
葉德嫻所飾演的老僕角色,表現爐火純青,難怪可以拿下獎。
或許是一種經驗,看著她飾演中風後那拖著身軀行走的模樣,真的讓人驚駭。

而劉德華轉而內斂的演技也讓我覺得很不容易。

許鞍華是個擅長從細節去鋪陳情緒的導演。
她之前那部講老人失憶症的電影-女人四十,很巧妙地透過性別相異而且位置相異的一對公媳之間的相處與照顧,讓人對於關係上的差距與對立不再那樣絕對陌生。
讓我感動的是,那位失憶的公公面對失去了大半記憶,卻唯一能記得的是照顧他的的媳婦。

而在桃姐裡,同樣也是利用階級與性別甚至是年紀的差異來烘托人的情感。

一開始,那位少爺真的是少爺。
一切都是讓桃姐伺候習慣,儘管生活多年,但是可以看到桃姐對於主僕之間的份際相當嚴守;因此,當少爺用完餐,她才能一個人在廚房裡快速地吃著晚餐。甚至,當她中風入院後,她深知一切不會再有好轉,也避免成為主人家的負擔,因而毅然決然地辭去多年工作。

這樣的切割其實還是基於一種份際上的道義。

而少爺第一次去醫院探病,也充分顯現了少爺缺乏照顧跟體察他人的能力。
而這一天,少爺回到家中,便是開始翻看著家裡電器說明書,這也算是少爺開始真正自立生活的象徵轉變。

有意思的是,少爺探訪給予桃姐的驚喜跟期盼;於是慢慢地,少爺從少爺的那端緩緩向義子的身分靠近,而桃姐也在多年不敢僭越的限制下,逐漸承認也欣然接受了這樣的關係轉變。

甚至,當少爺的母親來到香港居住時,百般地挑剔讓少爺也耐下心性,用關懷體諒承擔的態度讓母子之間原本疏離的關係,而再度有了溫度。

幾乎,看這部電影,我是一直淚噴的。
可能從電影裡也看見我正遭遇經驗的。

而桃姐自願入住老人院,除了有種悲歎之外,或許她也是聰明的。
避免因為生病住在一起生活而造成雙方的不快。
也避免自己因為渴求有人陪伴而失望。

最後,我一度不明白何以少爺不守在桃姐身邊陪她最後一段?
甚至,也告知醫生,可以不用通知她或是等待,直接按照程序辦理即可。

於此,我有二種想像,第一是少爺要避開那樣的煎熬與糾結。
或許,最後直接看到的是已經死亡的桃姐會遠比陪伴她身旁,經驗那一切臨死的感受會來得更好。

其二是,少爺已經在桃姐有生之年,對她做出最大最多的陪伴與照顧。
生命重質而不是重量。
更何況依照桃姐的自尊,恐怕也不希望少爺為了守候這最後一段,而讓生活與工作通通停擺。

近來,我驚覺一瞬間,我的生命就即將快要步入一種老,而該如何繼續活得有意義?也不確定是否還有更多時間與生命可以這樣繼續......









No comments: